AI应用路在何方?-aigc导航|ai导航
AI应用路在何方?
据不完全统计,ChatGPT爆火后的七个月内,全球大模型数量已多达数百个,仅中国就至少有80个。今天,基础大模型已经初步形成互联网大厂、AI科技公司、明星初创公司、学界科研机构等多方势力“百模大战”的格局。
大量的资金、人才、技术涌入了基础大模型,而对于应用层的讨论声音要小很多。大模型是基础设施,需要通过应用才能和用户产生关系。这是一个更大的生态。
百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生成式AI将催生新产品、新业态,会有很多创业和投资,大模型时代最大的机会在于应用层。他曾表示,“在应用层,将会出现全新的、十倍于现在微信和抖音的创业机遇”。
AI应用层的变革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是常见的基于大模型做既有产品的升级,代表公司为微软、Salesforce、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,以及大量的中小软件公司。
微软已经将OpenAI的大模型能力,引入其全系产品中,包括New Bing搜索引擎、Microsoft 365 Copilot、Windows Copilot,国内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,也基于旗下通义千问模型进行了改造。
传统SaaS公司正在快速接入AI。在细分行业领域,AI产品多应用在销售、咨询、管理等产业场景中,帮助企业打造竞争壁垒。以全球排名第一的CRM厂商Salesforce为例,Salesforce坚持AI+数据+CRM战略,在2023年推出两个AI产品EinsteinGPT、SlackGPT。
另外一种,则是基于AI大模型的原生应用,但目前尚未爆发。
以最近爆火的Agent为例,Agent作为人与LLM的中介,可能会挑战原有平台的分发机制,用户不再依赖平台使用软件,而是直接与Agent互动获取服务,过去SaaS也可能会变成AaaS(Agent as a Service)。新的产品逻辑将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技术的门槛,并渗透到新的使用场景。
无论是既有的互联网产品还是正在成长的AI原生应用,在大模型时代都有可能经历新一轮洗牌。金山办公技术总监熊龙飞告诉「甲子光年」:“关键在于,要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。”
过去的积累与面向未来的投入都很重要。比如,金山办公除了大模型的功能模块之外,还积累了35年的文档处理底层技术,以及从2017年开始投入研发的AI能力。此外,为了结合大模型,金山办公还特地开发了向量化系统、提示词管理器、各类AI能力和大模型的外挂系统等基础技术。
应用层公司的核心壁垒不仅仅在于模型能力,产品设计、数据管理、服务网络等方面同样重要。
以Grammarly为例,有用户告诉「甲子光年」,“Grammarly主要应用场景有键盘输入法、浏览器插件和各个终端应用。ChatGPT在论文写作或者满分作文上兴许能用到,但日常沟通还是Grammarly更方便” 。
随着模型能力的发展,算力价值在应用层可能被抹平,数据才是长期的壁垒所在。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在之前的一次演讲中表示,“当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时,模型的性能和效果会提升,同时也会增加用户壁垒”。以微信为例,最早期的微信其实没有壁垒,后来通过与众多用户之间的特有关系形成了网络效应,从而产生壁垒。
在大模型可以覆盖的通用场景之外,创业者在垂直领域积累深厚独特的行业数据,或者做冷门领域的先行者,或许更有可能获得成功。
新一轮的AI浪潮无异于大浪淘沙,只有拥有核心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